南陽園林綠化--抗蒸騰劑技術
2018-09-27 來自: 河南桂花苑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969
免修剪大樹移植技術以抗蒸騰劑技術為核心,抑制樹冠葉片的蒸騰作用:使移植時的水分代謝處于一個平衡狀態,結合其他配套技術,能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樹形和提高成活率,是城市綠化“快速見效”的有效途徑之一。
抗蒸騰劑的類型
代謝型 也稱氣孔抑制劑,作用于氣孔保衛細胞后可使氣孔開度減少或關閉,增加氣孔蒸騰阻力,從而降低水分蒸騰量,常見的有DNP、ABA、阿特拉津等。噴施一次DNP,其降低蒸騰的藥效可維持12天;若用低濃度甲草胺(20ppm),則可維持20天以上,并且可進行多次噴施以維持藥效。
成膜型 一般為有機高分子化合物,噴布于葉表面后形成很薄的膜,覆蓋在葉表面,阻止水分子向大氣中擴散,以降低水分蒸騰,常見的有丁二烯酸、十六烷乳劑、氯乙烯二十二醇等。用丁二烯酸對歐洲白樺、小葉椴、挪威槭、鉆天楊等樹苗進行處理,葉片上形成的薄膜使蒸騰在8至12天內下降30%至70%。
反射型 反射型抗蒸騰劑是利用反光物質反射部分光能,達到降低葉片溫度、減少蒸騰損失的目的。目前研究使用較多的是成本低廉的高嶺土。在作物播種45天噴施濃度為6%的高嶺土,能使葉溫下降1℃至25℃,蒸騰明顯降低。
蒸騰抑制劑噴灑到葉片上,能暫時封閉氣孔或抑制氣孔打開,從而抑制葉片蒸騰,使根系損傷造成的水分代謝不平衡得到緩解。一段時間后,其終分解物是二氧化碳、水、氨態氮和鈉或鉀離子,無殘留,不污染植物、土壤和地下水。
抗蒸騰劑應用的復雜性
不同樹種甚至同樹種、不同的無性繁殖系間的蒸騰能力都不一樣。因此,要用好蒸騰抑制劑,需對不同樹種,甚至不同的無性系、不同的育苗條件做嚴格的試驗觀測。
而且,蒸騰抑制劑特別是薄膜型的蒸騰抑制劑封閉氣孔后,蒸騰受到抑制,使原來通過蒸騰而降低葉片溫度的功能同樣受到抑制,葉片溫度升高,這在高溫季節尤其嚴重。因此,蒸騰抑制劑的濃度和用量要適當,并要遮陰降溫。
首先要通過試驗來取得頭一手數據,即使是同一樹種,不同批次、不同季節、不同苗地,都應單獨做試驗;二要噴得均勻,每片葉片都要噴到;噴到葉子背面,因為葉子氣孔主要集中在背面;四要噴量合適,過少起不了應有的作用,過多會使葉片溫度升高,損害葉片,不利于大樹恢復;五要注意遮陰降溫,目前使用的抗蒸騰劑以成膜型為主,在抑制葉片蒸騰作用的同時,必然提高葉片溫度,高溫季節更要慎重。
上述這些問題都應該綜合考慮:并根據現場的情況靈活運用,其好的方式是通過嚴密的試驗而得出優佳的操作方案。
其他技術的綜合運用
以抗蒸騰劑為核心的免修剪移植技術,需要其他移植技術的配合和運用,才能取得較為理想的移植效果,下面介紹3種比較新的配套技術。